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懂得卫生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4. 培养学生整理、清洁环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预先准备好打扫卫生的工具,如扫帚、抹布、拖把等;
2. 准备好卫生知识的教学材料或道具,如图片、卡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卫生知识,如洗手、扔垃圾等。
2. 提问学生卫生的重要性,如保持环境整洁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新课讲解(10分钟):
1. 向学生详细介绍班级卫生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2. 给学生讲解卫生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扫帚怎样扫地、拖把怎样拖地;
3. 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责任,如清理自己的座位、整理自己的书箱等。
活动实施(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去打扫班级卫生。每个小组完成一项任务,如扫地、擦桌子、拖地等。
2. 老师给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卫生工具,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相互帮助、互相配合。
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参观整理好的班级环境,引导他们感受整洁的班级给人带来的愉悦与舒适。
2. 向学生询问他们对本次卫生活动的感受和体会,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3. 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卫生并影响他人。
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家的卫生环境,并写一篇感想。
扩展活动:
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其他卫生活动,如校园义务清洁日等;
2. 鼓励学生培养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保持环境整洁等;
3. 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节约用水活动等。
教学反思:
此教学设计通过参与打扫班级卫生,培养了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整理自己家的卫生环境,将学生对卫生的关注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习惯培养作用。通过扩展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确保活动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