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对于国学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2. 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感知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或者黑板
2. 教学课件
3. 古诗词选本
4. 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静夜思》李白
1.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夜晚的景色,诱发学生对夜晚的想象和联想。
2. 导入:向学生简要介绍李白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背景,并提出“白日依山尽”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大喊参与:教师给学生分发课件或者印有《静夜思》的纸张,带着学生一起读诗,并注意语调、停顿和抑扬顿挫。
4. 讲解内容:通过PPT或者黑板,将诗句分段展示,并解释每个词的意思。同时,给学生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和思想内容。
5. 学生互动:让学生分组,让每组辩论,自己想象里的夜晚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并分享给全班。
6.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静夜思》的意境和感受,并提醒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登鹳雀楼》王之涣
1. 情境导入: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鹳雀楼的景色,让学生联想和想象。
2. 导入: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王之涣的背景,并提问“游人”在什么情景下望着鹳雀楼。
3. 听读诗歌:教师用朗读的方式将整首诗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 讲解内容:通过PPT或者黑板将诗歌内容分段展示,并解释每个词的意思。同时,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学生模仿: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景区或者著名建筑,模仿《登鹳雀楼》的形式和结构写一首描述的诗歌。
6.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登鹳雀楼》的意境和感受,并提醒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 情境导入:以图片或视频展示日出和山景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联想和想象。
2. 导入: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白日依山尽》这首诗的背景,并提问学生“太阳为什么要‘依山尽’?”
3. 教学技巧:用合适的语调和节奏朗读整首诗歌,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
4. 讲解内容:通过PPT或者黑板,将诗句分段展示,并解释每个词的意思。同时,讲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5. 学生互动:教师分发《白日依山尽》的纸张给学生,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尽量表现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6. 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白日依山尽》的意境和感受,并提醒学生课后背诵这首诗。
教学拓展:
1. 请学生研究其他古诗词,如《赠汪伦》杨炯、《登岳阳楼寻古》杜甫等,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古诗词。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或者诗歌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性。
4. 鼓励学生参加诵读比赛或者文艺演出,展示他们的朗读和表演才艺。